D. 教育訓練要從小做起
對狗狗而言,出生後1~3個月期間,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化馴化時期,狗的性情大多決定在這個時期。這個年紀對周圍的環境有著濃厚的興趣,適應性也最強,容易和人類建立良好的關係,並培養出溫馴的性格,但因為台灣流浪狗多,傳染病嚴重,這時候小狗大多都還沒有接受完整的疫苗基礎注射,因此獸醫師多半都會建議儘量避免外出和其他狗或人類接觸,防止受到傳染病感。但就調教的立場看來,在這假社會化馴化期中,如果整天關在家裡,會對個性帶來負面的影響。外出時,並不一定需要裝上狗錬,讓狗自行走路,無論抱在懷裡或是放入狗籃中都無妨,帶牠外出讓陌生人抱抱小狗,或撫摸小狗,可以幫助牠適應人類社會,長大後才不會一出門就緊張得發抖,看到陌生人或其他狗就會露出警戒心。
撫摸是建立良好關係的根本,是人和狗溝通的開始,很多不喜歡清耳朵或剪指甲,或是被人觸碰破尾巴等部位,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被撫摸過習慣,而出於保護自我脆弱部位的本能。許多人都曾經撫摸過狗的頭部和背部,但這並不是正確的撫摸方式。正確的方法是所謂「露出鼠蹊部」,把小狗壓倒在地,四腳朝天,用力制壓住牠的喉嚨,並告訴牠「趴下」,再慢慢摸牠的耳朵、尾巴、腳尖、嘴等部位。這行為是模仿母狗教育小狗的方式。當母狗想要制御小狗的行為時,就會讓小狗四腳朝天,再按住小狗的喉嚨,雖然小狗無法分辦好壞,卻可以藉由母的「制御」行為,判斷善惡。這種「露出鼠蹊部摸摸法,是調教的基本。如果狗會凶,不讓人撫摸,還可以利用狗食幫忙訓練,一面餵以狗食,一面觸摸牠的身體,這樣狗就能了解到,只要有人摸自己的身體,就可以吃到狗食,當身體被觸摸時,會有好事發生,就會開放禁止觸摸的區域。」
如果狗已經有不好的習慣,例如門鈴響時,不停的吠叫,散步進行中,隨便亂撿東西吃;看到其他狗,拼命的吠叫……是不是用打罵的方法來糾正牠?相信大多數的人認為,狗聽不懂人話,惟有體罰讓牠「痛定思痛」,才能逹到教訓的目的。事實上,這是錯誤的想法,打罵只會令狗產生「敵對」和「恐懼」,而且,牠只會記住被打的事實(記憶力好的狗更可能記恨一輩子!!),而不會記得被打的原因。而且,當你在斥責牠時,你激昂的語氣聽起來反而像是在聲援牠,牠只會叫的更起勁,而你只會把自己搞的筋疲力盡。正確的方式是不加理睬和不付出愛,「不說話」「視線不接觸」,創迼一個令狗「痛苦」的狀況,才能讓飼主重新掌握領導力,使狗狗服從,建立正確的主從關係。
如果還是無奏效,那麼就得使出「上天的懲罰法」。這個方法的關鍵在於「視線」,如果看著狗狗正面教訓牠,就代表「對決」的意思,會激起牠的反抗之心。但是如果不正眼看牠,利用拉扯狗錬,用捲起的報紙或裝了少許的水的寶特瓶丟牠,使牠不舒服來制約牠的行為,但是因為你沒有正眼看著牠,所以牠沒有敵對的對像,牠會覺得被狗錬拉扯等不舒服是來自上天的懲罰,就不會對人類不信任。之前提到的「帶領散步」的方法,也是利用同樣的原理。為了使狗和人類建立良好的關係,這種方法十分重要,千萬牢記,絕對不能看牠一眼。
除了掌握領導力以外,在訓練過程中,稱讚也十分重要。當狗做的很好時,就要直接了當的稱讚你做的很棒!服從本能強的狗就會認為主人稱讚我了,下次要做什麼,才能讓主人稱讚?我要更加努力。棍子和胡蘿蔔必須恩威並施,才能有相輔相成的效果。訓練狗完成服從行動時,立刻說聲好棒,並摸摸牠的和喉嚨,在狗心中會有幸福的感覺,對進一步的訓練有幫助。
這些都是訓犬師依據狗的天性,而設計出的訓練小技巧。希望愛狗的你,能讓你的狗更聽話,真情的付出絕對是成功的關鍵,但是如果因不了解過度溺愛,因而使小狗驕縱不聽話,即使再有愛心的飼主,有一天也會受不了。如果每個人能從幼犬時期把狗調教好,應該會減少一些流浪狗的問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